本文作者:逸乐山
“顶花带刺”被认为是黄瓜鲜嫩的象征,长期被作为鉴别它是否新鲜好吃的依据。然而却有一则“顶花带刺的黄瓜打过避孕药”的流言四处传播,一些传递者煞有介事地告诉其他人“千万不要让孩子吃顶花黄瓜”。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传闻:
“顶花黄瓜”实际上就是黄瓜成熟的时候,花朵尚未凋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菜农给黄瓜打了“避孕药2号”。所以这种黄瓜要尽量少吃、不吃,儿童尤其如此。
配图:顶花带刺
真相:
部分农作物确实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产量,但这与避孕药无关。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被称为植物激素,很可能是这个名字让人们将它与避孕药联系在了一起。
黄瓜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是氯吡脲(Forchlorfenuron)。在美国、日本都有登记使用。我国于1988年-1993年在全国几十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进行了试点试验。1992年获准临时登记生产。菜农使用氯吡脲出发点并非让黄瓜保留花朵“装嫩”。这个作用只是“无心插柳”。氯吡脲能改变内源性的激素水平,让更多的花结成果,也可以使黄瓜长得更大。自然情况下,雌花的受精就像是一个开关,一旦打开,果实就开始生长,花则开始凋谢。使用氯吡脲就像是人为的启动了这个开关,让没有受精的果实也开始发育,就延缓了花的凋谢。
使用了氯吡脲的黄瓜安全吗?实验证明,推荐用法用量下,氯吡脲在果实和土壤里的残留量都很少,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在美国环境保护机构(USPEA)的新化合物登记信息里,标明对人和环境都是安全的。那么,如果“过量”使用呢?过量使用不但不能使效果更好,反而会使果实畸形——所以不买果形怪异的黄瓜就能避免这一情况。
本文版权属于植物故事网(www.zhiwugushi.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zwgs2016@163.com
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章被盗用,请告诉我们
显示所有评论
打避孕药那岂不是成本比黄瓜还高?应该不会有人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