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是有什么历史来源?
2016-12-31 23:33:38
关于杨梅,古代就由关于杨梅的成语:“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出自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白话译文:
曹操第三次越巢湖伐吴,七月天气炎热,行军途经安徽省含山县梅山村,士兵口渴难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其实此山过去十几里是濡须河中游,很快有了充足的水源,士兵们虽然被骗依然很高兴。
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水果,除日本有少量栽培外,其他国家很少栽培。杨梅果实初夏成熟,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果汁含糖量可达12--13克/100毫升,含酸量0.5---1.8克/100毫升,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杨梅树姿优美,枝叶繁茂,适于环境美化,是绿化造林的良好树种。
杨梅原产我国南部,广大山区有大量野生杨梅分布。我国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此外,在日本的本州中部以西各地及朝鲜也有少量栽培或野生。欧洲和美洲则多引种作观赏或药用。
二、良种介绍
晚稻杨梅:产浙江舟山地区,该品种树性强,树冠高大,果实圆球形,紫黑色,果基圆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果汁含量82.2%,肉质细腻、汁多清香。
早色杨梅:果实紫红色,有光亮,果形为圆球形或扁圆形,果肉致密,较脆,汁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酸含量1.02克/100毫升。该品种对根腐病,叶片褐斑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
二色杨梅:产于福建建阳,树势强健,树冠高大,圆头性,适应性强,耐寒耐汗,但不抗风。果实略扁圆形,果顶一半为紫黑色,下一半为红色,故名二色杨梅。肉厚质软、汁多、味清甜,糖含量9.45克/100毫升,酸含量0.16克/100毫升。
山乌杨梅: 产广东潮阳。树势旺,树冠大而开张,分枝力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较抗寒风和雨雾。果大,紫黑色,味甜质优。成熟期在5月下旬。
大冲大杨梅:产于湖南靖县。树高大,树冠扁圆形,枝条开张,果实圆球形,果梗较长,果顶有放射沟,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味甜微酸,品质上等。6月中旬成熟。产量高,果实较耐贮运。
又名细叶水团花,原产我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不耐高温和干旱,但耐用水淹,以肥沃酸性的沙壤土为佳。
繁殖: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10月采种,冬季室内贮藏,翌春播种,播后约30天发芽。扦插,以梅雨季节最好,选取二年生成熟枝条,长10-15厘米,插后30-40天可生根。
栽培:在秋季落叶后移栽,并加以修剪整形。春季萌芽后,施肥1次,促使多萌发新枝,对徒长枝适当进行摘心,使株形均衡美观。遇干旱天气,需灌水1-2次。
病虫害:有时会发生黄化病和煤污病,黄化病施3%-5%硫酸亚铁水溶液防治,煤污病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和介壳中危害,用50倍机油乳剂喷杀。
应用:水杨梅枝条披散,婀娜多姿,紫红球花满吐长蕊,秀丽夺目,适用于低洼地、池畔和塘过布置,也可作花径绿篱。
杨梅古称“机子”、“朱梅”、“树梅”,又名“白蒂梅”、“子红”、“君子果”、“朱红”,民间则直呼为“龙睛”、“金丹”、“仙人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故称杨梅,《农政全书》则称为“圣僧梅”。据对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浦江上山文化遗址科学考证,早在 10000多年前,上山人已开始食用野生杨梅。西汉司马相如所著《上林赋》中有“柚枣杨梅”的诗句,为最早见于文字的记载。而据陆贾《南越纪行》载:“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可知在距今2200多年前的汗代即已有人工栽培的杨梅。我国的杨梅盛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等省,其中尤以江浙两省产的品质最佳。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评曰:“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诗云:“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摘千珠。”生动地描绘了古越之地杨梅丰熟之时的迷人景象,以及远销都城临安时被视作果中珍品的盛况。
杨梅名称来历众产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未经嫁接的杨梅树,叶似水杨子,果实味同酸梅,后人就把嫁接后的果实称为杨梅.另一种说法则来源于一种传说:说是天上有位美丽的百果仙子,在巡游天下时,被恶魔劫持,幸而住在无锡马山杨家岙的一位青年猎人所搭救,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因附近有个梅蠡湖,仙子就取名梅珠.后来,恶魔设计用魔术把仙子从高山上掀了下来.仙子临死前,要猎人把她埋在一颗大树下,猎人含泪埋葬仙子后,除了恶魔,为仙子报了仇.第二年,在埋葬仙子的那棵大树上,结出了一颗颗紫红色的果子,人们摘来一尝,又甜又清口,略带点酸味.人们说,这果子是梅珠所化,她把甜蜜留给乡亲,也让乡亲记住她与猎人分离的辛酸,后人就把这种果子称作杨梅.
杨梅是我国原产的一种亚热带水果,其栽培历史相当悠久。据对河姆渡遗址的科学考证,发现早在6000多年前,当地人已开始食用野生杨梅。 杨梅为果中珍品,内含丰富的蛋白质、铁、镁、铜和维生素C、柠檬酸等多种有益成份。每百克中含有0.9克,蛋白质79kcarl热量。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酱、汁、酒、干(密饯)等。
杨梅亦药、亦酒,以食果为主。《本草纲目》记载:“杨梅树叶如龙眼及紫瑞香,冬月不凋,二月开花结实,形如楮实子,五月熟,有红、白、紫三种,红胜于白,紫胜于红,颗大核细,盐藏、蜜渍、糖收皆佳。”但“杨梅性热,不可多食”,其入药功能一是“盐藏食,去痰止呕哕”;二是“盐者常含一枚,咽汁,利五脏下气”;三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四是“烧灰服,断下痢甚验”;五是医“头痛不止”或“头风作痛”。《本草纲目》还附有新旧方四例,其中《经验方》提及晒干研末,可治外伤,有止血生肌作用。用盐藏杨梅和核捣如泥,研末傅之,令无瘢痕,颇为奇妙。 杨梅的树皮及根,也可“煎汤,洗恶疮疥癣。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烧灰油调,涂汤火伤。” 唐《食疗本草》:“止下痢,屡验。”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盐藏蜜溃,为晡为干,消食止痢。” 杨梅酿(浸)酒,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西汉东方朔(前154—93)撰的《林邑记》曰:“邑行杨梅,其大如杯碗,青时极酸,熟则如蜜。用以酿酒,号为杨梅酎,甚珍重之。” 温州民间,在杨梅上市季节,有选择楠溪杨梅浸白酒的习惯。楠溪杨梅颗大、齿丝坚实、肉厚核细;浸酒后,落齿微少,几乎没有什么沉淀;上市季节较茶山梅晚些,但价相对的低廉,群众乐于接受。 用哪种白酒浸杨梅为佳?旧时温州,这也有几分讲究。人们喜用老酒汗、高汗、汗酒、烧酒或山东、河北来的高粱酒。酒又有一般与陈酿之分,陈酿上品要算广和酱园的三年陈酒汗了;“五味和”南北货号老店出售的杨梅酒,则酒、梅分卖,“酒”按质而定价,一个铜板便可以买到杨梅几颗。但在农村,农家则多以家酿白酒浸杨梅。为了让杨梅酒减少辛味,适量添加白糖。这样能使杨梅色泽保持艳红,看上去酷似新鲜杨梅。酒浸杨梅,除了饮酒外,亦以此入药。一到暑天,常吃几颗,有能解“热头气”(解暑、消暑)的说法。凡遇腹泻,取酒中杨梅两三颗食之止泻有奇效的说法也在民间流传,广为人知。 这样,杨梅就成为亦药、亦酒、亦果的佳品,又是家庭一种常备“药”,甜蜜似甘草,真是良药“甜”口利于病。
杨梅又称树梅、小杨梅、珠蓉、杨莓等,属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果树,原产我国浙江余姚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发现杨梅属花粉,说明在7000多年以前该地区就有杨梅生长。该属有50多个种,我国已知的有杨梅、毛杨梅、青杨梅和矮杨梅,经济栽培主要是杨梅。
一、分布区域
我国是杨梅的主产国,除日本有少量栽培外,其他国家很少栽培。我国杨梅主要分布在北纬20°~31°之间,主要产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省(区),台湾、贵州、四川、重庆及安徽南部有少量分布。
二、栽培意义
杨梅果实初夏成熟,此时正值水果淡季,其色泽艳丽,甜酸可口,广为消费者青睐。杨梅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其他矿质营养,既可鲜食,又宜加工成各种制品,果实、核、根、皮等均可入药,杨梅树姿优美,又是绿化环境的良好树种。种植杨梅对开发山区经济,农村致富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都有重要意义。
三、栽培特点
杨梅为常绿小乔木,主根不甚明显,根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雌雄异株,花小、单性、风媒花,果实为核果。肉柱(外层细胞的囊状突起)分长短、粗细、硬软,果色有红、深红、水红、紫红、紫黑及白色之分。
杨梅是较喜湿、耐阴、耐寒的亚热带果树。在年均温15~21℃,极端低温>-9℃都可生长。花器较耐寒,通常气温对杨梅开花影响不太大,枝梢遇-8~-9℃低温会受冻。杨梅畏酷热,忌烈日暴晒,30℃以上花芽分化不良。年雨量不少于1000毫米都能生长,pH值4~5的酸性土壤生长良好。
杨梅的苗木繁殖可用嫁接、实生、压条和扦插等方法。因实生繁殖后代变异大,压条、扦插不仅繁殖系数低,而且根系不及嫁接苗发达,目前生产上主要用嫁接繁殖。
危害杨梅的主要病虫有:癌肿病、褐斑病、干枯病、根腐病、枝瘤病、根结线虫病等和虫害松毛虫、蓑蛾类、小细蛾、柏牡蛎蚧、卷叶蛾类、桐油尺蠖等。
五、采收、加工及市场
杨梅充分成熟才采收,可分期分批进行,且采收时按果实色泽、大小和好坏分开采收,分开入箱,以尽量保持果实新鲜无伤。
杨梅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糖水杨梅罐头、杨梅汁、杨梅蜜饯、杨梅果肉粒粒饮料和杨梅干等。
我国是杨梅主产国,近几年发展虽较快,但面积仅80万亩,产量15万吨,台湾杨梅面积约3万亩,年产量3.2万吨。因栽培的良种、大小年、产量偏低和果实的保鲜、运输等原因,杨梅供应范围有限。今后针对上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我国杨梅产销定会有好的前景。
世界三大产地----靖州(湘西南)、台湾、江浙。
内地就属靖州的杨梅(木洞杨梅)最出名,沿海的以江浙余桃出名。
木洞杨梅果实大,果肉肉质较松,一碰果肉就出汁了,口感极佳,无“木腥味”,成熟期正逢端午期间;江浙一带的新品种,果肉肉质较硬,粒小;台湾等地的均有一些“木腥味”。
杨梅培育不施化肥及洒农药,所以是最天然、绿色的水果之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但杨梅成熟季节短,保鲜技术不成熟,不方便运输,再加上价格贵,所以并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销售。更不用说出国了。
杨梅食用部份为果皮,所以不宜贮存,不易运输,所以物流方面仍有相当大的潜在空间,估计杨梅是中国各类水果中没能在全国畅销的水果之一了。
经典“杨梅”宣传歌曲:《杨梅姑娘》(演唱 :王丽达)
素有杨梅之乡的靖州每年基本都会举办“杨梅姑娘选拔赛”,旅游宣传形象大使。
靖州,湘西南的一个古老州府。欢迎大家来靖州旅游,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这里很安全、很环保,上下五千年没有地震,没有工业污染(因国防需要,故建国六十年来,均未工业化)。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