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水稻用什么底肥和追肥效果好?
2016-10-19 21:35:36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改良盐碱土的原则是要在排盐、隔盐、防盐的同时,积极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一、排水。对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通过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二、灌水洗盐。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三、种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水稻也是一项可以有效的改良措施。因为种植水稻后,一般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旱田低,因此,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四、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中和土壤的碱性。种植绿肥效果更好。 五、深耕深松。对盐碱地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能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深耕应注意不要把暗碱翻到地表。 六、客土压碱。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俗话说:“砂压碱,赛金板”就是这个道理。 七、合理种植。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能,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有较高的细胞渗透压,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以吸收足够的水分,不致引起生理干旱造成死亡。
底肥用含有机质的肥料或者松土肥,施肥应以增施有机肥为主,适当控制化肥施用量。盐碱地氮的挥发损失比中性土壤大,深层施肥效果明显好于浅表施肥。选用颗粒较大的肥料可以减少与土壤接触表面积,改多次表施为80%作基肥或全层施肥,20%作为穗肥表施。
盐碱地施用化肥量不宜过多,可选用偏酸性肥料施用,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含盐量较高的稻田可施用中性肥料,以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盐碱地施用化肥应分次施用,少量多次。
增施磷肥,适当补锌。磷与土壤酸碱性有密切关系,在PH值6~7.5的范围内速效态磷较多;PH值大于7.5或小于5.5时速效态磷量明显降低。盐碱地种稻淹灌30~50天,土壤PH值由8降低到7.1~7.3,因而有效态磷量增加,但仍低于非盐碱地土壤淹灌后磷的含量,因此,要增加磷的施用量。盐碱稻区缺锌现象较普遍,容易产生稻缩苗,可采用底肥施用或在插秧时蘸根的方法适当补锌,并在水稻生长期间叶面喷施锌肥。
1、一般盐碱地不缺钾肥,主要元素中氮磷比较缺,且易流失易固化。因此首先要改善土壤,培育地力,其次需要少施多次追肥,配合测土结果与长势可做肥料结构调整。
2、盐碱地适当使用酸性肥料,基肥中施入过磷酸钙,硫酸铵为好,也可使用磷酸铵,配合使用复合肥或钾肥。追肥可以使用尿素、磷酸铵等,需要注意使用浓度。试验证明,页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增加叶片厚度,有一定作用,另外根据地块状况可以适当补充铁、钼等微量元素。
3、盐碱地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沙性黏土,易板结,因此使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很有必要,种水稻后的秸秆进行细碎处理还田有一定作用。另外水稻种植后可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或种植小麦,不可让田块闲置空晒,容易返盐。
4、盐碱地一般底下水位过高,80厘米以内是常有的事情,底部盐分历经30年之久也不能洗去盐分,且会不断返盐,这就形成了长期的压盐、洗盐与返盐的斗争。因此在初期的种植种要注意耕作层的规划,一次性成型培地,深翻灌水,多次淋洗后种植,对促进早期产量和水稻土的形成很有帮助。在耕作正常后,如无特殊需求,切忌过渡深翻,破坏土层结构。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