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和小白菜有什么区别?

添加讨论

冉冉檀香

10个答案

大白菜是北方常吃的蔬菜,一般秋天成熟冬天吃的,叶大重的可达到6斤左右,而小白菜是一年四季基本都有比大一点的油菜长叶宽,两种菜的味道也不一样,大白菜适合烩菜吃,小白菜适合炒菜吃。

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是小白菜和芜菁杂交的产物。农学家的进一步推论是:一则由于小白菜和芜菁南北相互引种,两种蔬菜又是同期开花,其亲缘关系又极为密切,在天然受粉的情况下,完全可能天然杂交,出现杂交后代。二则这种杂交后代,属半耐寒性蔬菜,它既要求气候凉爽湿润、昼夜温差适宜,又不遭受冻害,日照、雨量等均符合结球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华北的秋季气候、温度和弱碱性土壤特性正符合这些要求,而且又经近千年的进化和培育,才终于出现了结球结实的大白菜。在此需要申明的是,笔者以为,今人称大白菜为“菘”或“菘菜”是一种误称,应该予以澄清改正。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所食用的大白菜的高级变种——结球大白菜,是经历无数次演化和历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辛勤培育的结果。当代的大白菜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可谓五彩纷呈,今非昔比。它的品系已发展到四个变种和结球变种三个生态型的一千余个品种。大白菜的适应性更强,成为祖国大江南北举国种植的“国菜”。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反季节的耐热大白菜和彩色大白菜也相继问世了。

大白菜个大体壮、物美价廉、营养丰富,令人久吃不厌。它一经问世,备受人们喜爱。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写到:“白菜,味甘,温,无毒。主通肠利胃,除胸中烦,解酒毒。”明朝王世懋对大白菜很赏识,认为是蔬菜中的神品。清朝吴其睿说北方大白菜运到南方之后:“竞相争购、味胜于肉,不胫而走。”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品评吃大白菜的好处说:“甘平养胃,荤素皆宜,味胜珍馐。”清史学家柯劭忞作《种胶州白菜》诗:“翠叶中饱白玉肪,严冬冰雪亦甘香。”鲁迅在《滕野先生》中褒奖的“胶菜”即是山东青岛的著名特产,当年的“胶菜”物以稀为贵,运到南方被商家用红头绳系住菜根招摇销售。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大白菜钟爱有加,在他的《辣椒白菜》图中很为大白菜鸣不平,他慨然题词:“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从此,大白菜乃“菜中之王”的美名,广为传颂认同。老百姓的大白菜情结更浓,常见的民谚道:“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小白菜:小白菜一般春天种,刚长出的小白菜是两瓣绿叶对生。是蘸酱吃的最清香的春菜。种的时候是一蒲一蒲的,长大了要“间”开。 大白菜:大白菜是夏末种的,常言道“头伏萝卜二伏菜”,“菜”就是指大白菜。大白菜实心的才好。

小白菜是幼苗,大白菜是快长成的

大白菜和小白菜区别:

1、食用方法。

大白菜能生吃,小白菜需要煮熟才能吃。

2、胡萝卜素。

小白菜的胡萝卜素最高。小白菜是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丰富的蔬菜之一,其中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大白菜。胡萝卜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对眼睛也有好处。同时,小白菜的钙、铁、锌等含量高于大白菜。

3、维生素C。

大白菜的维生素C最高。虽然单从营养素分析,大白菜并不比小白菜高,但大白菜水分高、口感好,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常吃大白菜能起到润肠、帮助消化的功用,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高于小白菜,常吃还有护肤养颜的效果。

小白菜其实是娃娃菜,乍一看还以为是年幼的大白菜,其实不然。娃娃菜的营养十分丰富.娃娃菜是一个新品种的小白菜,外形与大白菜一样,只不过个头相当于大白菜的五分之一,也因此被称为娃娃菜。它味道甘甜,价格比普通白菜略高。

播种的季节不一样,大白菜在夏末播种,小白菜则在春末播种,大白菜是白白胖胖的,小白菜是绿颜色,只有2~3张叶子

大白菜的那个叶是黄色的,小白菜的那个叶是绿色的.

大白菜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在粤语里叫“绍菜”。

大白菜与小白菜是近亲,同属芸薹一种,和原产地中海沿岸的圆白菜也较近,同属十字花科芸薹属。

小白菜是一种原产东亚的蔬菜,俗称青菜,又称胶菜、瓢儿菜、瓢儿白、油菜(中国东北某些地区)、油白菜等。 原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栽培十分广泛。小白菜是芸薹属(芥属)栽培植物,茎叶可食,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植株较矮小,浅根系,须根发达。叶色淡绿至墨绿,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片光滑或褶缩,少数有绒毛。叶柄肥厚,白色或绿色。不结球。花黄色种子近圆形。

常见有毒植物之一:牵牛花

相关问答

等你来赞

关于 移动版 联系我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