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土豆的历史由来?

添加讨论

朕就是这样的软妹

15个答案

要确定一个物种的"祖籍"在哪里,主要看那个地方有没有它的"兄弟姐妹",也就是有没有近亲。科学家经过长期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远在太平洋对岸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有200多个土豆的近亲,我们现在种的土豆只是其中的一种,因此那里是土豆的原产地。考古发现,土豆在南美的种植历史已有8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长的作物之一。 土豆又是怎么远涉重洋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我们国家的呢?史料记载,西班牙人在1532-1570年征服了秘鲁,这些"征服者"本为淘金而去,但带回欧洲的却是土豆。1565年首先带到西班牙种植

土豆属茄科,多年生草本块茎类蔬菜。土豆呈椭圆形,有芽眼,皮有红、黄、白或紫色,肉有白色或黄色,淀粉含量较多,口感脆质或粉质。它原产于南美洲高山地区,十八世纪传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年都有供应。土豆与稻谷、小麦、玉米、高梁一起被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在法国,土豆被称作“地下苹果”。土豆营养素齐全,而且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黄皮土豆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品味较好。

土豆的品质要求,以体大,形正并整齐均匀;皮面光滑而不过厚,芽眼较浅而便于削皮;肉质细密,味道纯正;炒吃时脆,油炸的片条不碎断者质佳。

秘鲁是马铃薯的发源地。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产业如今在该国却正在面临着威胁,祸因是超产和过低的售价。近日,秘鲁举行“全国马铃薯日”活动,借以重振市场信心。

马铃薯是继小麦、玉米和稻米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第四种农作物。中国以6600万吨的马铃薯年产量,居世界各国的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波兰和美国。

十六世纪被西班牙人带入欧洲,但欧洲人一直不太喜欢它,尤其以法国人为甚。因为它的“果实”生长在地下,而不像高贵的麦穗那样伸向天空。麦穗能制成面包和圣体饼,而土豆却被认为与魔鬼有牵连,是和曼德拉草、颠茄等植物一样的巫草。土豆长期被视为穷人的蔬菜。达官贵人不屑于吃它,但也承认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廉价食品,可以用来喂饱军队里的士兵,还可以在饥荒到来时填饱老百姓的肚子。到了19世纪,梵·高在他那幅著名油画《吃土豆的人》中描绘的仍是一幅土豆消费者的凄惨景象:在阴暗的矿工宿舍里,面带菜色的一家人忧伤地吃着土豆。 土豆在一直是非常平民化的食物,就像一个农家里朴实的孩子,很不容易被人发现和重视。它生长在不被人注目的土地里,不象苹果红灿灿地挂在枝头。挖出来的土豆也是叽不溜秋的,跟泥巴没有两样。直到近几年,人们才发现和重视土豆。1999年9月14日,在巴黎医疗教学中心体育营养学家帕特里克·萨巴蒂耶博士的主持下,专门为土豆举办了一次关于其特殊营养价值的特别研讨会。土豆确实不愧为蔬菜中的“一宝”。它每100克中含有的热量不足90千卡,比米饭和面食中的热量都少,特别是远远低于面包的热量,而且它含有相当于其自身重量2%的蛋白质,其主要氨基酸的含量几乎与鸡蛋相等。它还富含镁、钾、铁等矿物质,其中钾的含量比香蕉还高。它的维生素含量也很高,不光有维生素B1、B3、B6,还有能抗坏血病的维生素C,是减肥者最理想的食物。

1马铃薯自古就有,支撑人类的生存数千载。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并广泛地种植于全球约125个国家。

大约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印加人还用马铃薯测量时间,用煮马铃薯需要的时间做为单位时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是“爱尔兰”白马铃薯的发源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然而马铃薯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得到认可。后来,在普鲁士,法国和英格兰领导者和思想家的帮助下,马铃薯才迅速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马铃薯于1621年传入北美洲,当时百慕大群岛州长送给弗吉尼亚州长两个装有马铃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

直到美国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发现了马铃薯,马铃薯才得以在美国流行起来。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做美国大使期间,参加过一次宴会,席间鉴赏了马铃薯的二十种不同做法。富兰克林回到美国后,盛赞马铃薯是最好的蔬菜。从此美国人追随富兰克林引领的潮流,马铃薯也开始在殖民地和边远的西部地区得以种植。

1802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条进入美国。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马铃薯烹饪方式。

马铃薯片的发明却是个巧合。1853年,一个富有的商人在纽约的某个时尚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马铃薯太厚,将炸马铃薯退给厨房。为了给这个傲慢的顾客一个难堪,大厨切了一些像纸一样薄的马铃薯,放在油锅中炸,并撒上盐。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客人喜欢大厨的“Saratoga脆片”,从此马铃薯片也开始流行起来。

2当代英国农学家霍克斯(P.M. Hawkes)在其《马铃薯的改良科学基础·历史》中说,马铃薯约十七世纪传入印度,引至中国还稍早些。从上文内容可以确定马铃薯引种至中土的时间并不晚于欧洲。日本的土豆是荷兰人于1598年带至长崎港,我国土豆的引种时间决不会迟于日本甚至欧洲的一些国家。

马铃薯原产安第斯山区和智利沿海山地,当地印第安人将其作为主要食物。1536年由西班牙水手引种到欧洲,1565年马铃薯才引到英国爱尔兰,1785年被药剂师法尔孟契引入法国。它很长阶段都作为奇花异草观赏,甚至因为法国王后将其花朵戴在头上做装饰而使得当时的法国将其作为时髦高贵的象征。

第一个吃土豆的人

在瑞典的哥德堡,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青铜塑像;这是哥德堡的一处名胜,俗称吃土豆者的塑像。就象美国人被称为山姆大叔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斯文逊(瑞典人)。他神情淡然,骨骼粗大,腼腆,下巴上有一道很恶心的沟壑。虽然一身贵族装扮,但是象土豆一样沉静、内向、沉稳。他就是约拿斯·阿尔斯特鲁玛,著名的吃土豆者。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 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根据马铃薯的来源、性味和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萍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东北各省多称土豆。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

马铃薯自古就有,支撑人类的生存数千载。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并广泛地种植于全球约125个国家。

大约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印加人还用马铃薯测量时间,用煮马铃薯需要的时间做为单位时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是“爱尔兰”白马铃薯的发源地。

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然而马铃薯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得到认可。后来,在普鲁士,法国和英格兰领导者和思想家的帮助下,马铃薯才迅速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马铃薯于1621年传入北美洲,当时百慕大群岛州长送给弗吉尼亚州长两个装有马铃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

直到美国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发现了马铃薯,马铃薯才得以在美国流行起来。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做美国大使期间,参加过一次宴会,席间鉴赏了马铃薯的二十种不同做法。富兰克林回到美国后,盛赞马铃薯是最好的蔬菜。从此美国人追随富兰克林引领的潮流,马铃薯也开始在殖民地和边远的西部地区得以种植。

1802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条进入美国。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马铃薯烹饪方式。

马铃薯片的发明却是个巧合。1853年,一个富有的商人在纽约的某个时尚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马铃薯太厚,将炸马铃薯退给厨房。为了给这个傲慢的顾客一个难堪,大厨切了一些像纸一样薄的马铃薯,放在油锅中炸,并撒上盐。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客人喜欢大厨的“Saratoga脆片”,从此马铃薯片也开始流行起来。

薯的原产地在非洲,西班牙人把它传到菲律宾.菲律宾的土著用此来充饥,在菲律宾经商

的中国商人陈振龙将其引至福建栽种(由于当初引进的红薯外表为红色故当地人称其为红薯,其实这个称呼是陈振龙自己想出来的)当然现在薯类的颜色就不仅仅是红色了),此时正值福建地区农作物遭受风灾,人们遭受饥饿

的威胁.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就把红薯的好处,以及如何种植的方法献给巡抚金学曾,金学

曾通令全省种植红薯.这一年红薯大丰收,老百姓依靠红薯度过饥荒.于是人们竞相传颂红

薯的活命之恩,红薯由此被称为"金薯".到了清代,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中部,西南,西北

各省都种植了红薯.

红薯引入中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贸易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由于它的引入,救活过千千

万万受到天灾的人们.如果我们能够尽可能多的把世界上的各种物种,各种科学拿到中国,

那么将有更多的人会获得利益,中国也不会再受到鸦片战争以后历史的影响,将再次成为

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家,恢复我们闻名古国的地位.

如果各位将来出国,如果是短期的话,可以看看国外有些什么东西我们这里没有的,但是有

可能在中国生存下来的东西,可以的话就带回自己的国家,也许有一天它将救我们无数的

同胞.如果你是长期呆在国外的话,那么可以学习感受他们的民主,文化与科技,感受他们

一些值得学习的理念与方法,将来回来的时候,带给自己的同胞,也许你的努力将可以提高

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拯救整个国家,拯救整个民族,或者让她再度成为世界强国.

据布罗代尔的《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土豆最早产于美洲,十六世纪传入欧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十八世纪后大规模种植。 中国的土豆显然是欧洲人传入的,故名“洋芋”。 智利的农业专家认为,土豆最早产于智利的奇洛埃岛,随后逐渐在全世界推广种植。29号,这一看法遭到了秘鲁国际土豆中心专家威利安?罗加的反驳。罗加认为,秘鲁本地土豆的种类远远多于智利,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土豆原产于秘鲁。

土豆又叫马铃薯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被当地印第安人培育。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1840年欧洲爆发马铃薯晚疫病,完全依赖马铃薯的爱尔兰经济受影响最大,并遭受大饥荒,几乎有一百万人饿死,几百万移民逃往美洲。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土豆,学名马铃薯,祖籍是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大概在公元1570年时,我的祖先随西班牙人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后来又辗转进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根据有关资料推测,我的祖先可能于17世纪初(明末)跟随欧、美传教士进入了中国,算得上是个泊来品,所以这里有些地方称我为洋芋、荷兰薯等。

我的家族从祖籍迁徙到世界各地只有400年左右的历史,与谷类那帮粮食作物相比,我算是一种很年轻的作物了。但是,我绝对是一个后起之秀:我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块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品种类型多,既适合扎根于多种生态地区,抗旱本领又大,关键时刻还能当作救灾物资,所以很快就成了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四大金刚粮食作物之一。在欧、美国家,我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消耗量与面包相当,因而我又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欧洲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我类约80千克,有的国家在100千克以上,可见我在欧、美国家餐桌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土豆来源于非洲和非洲黑人之手.

土豆,是马铃薯的俗称。

土豆祖籍南美洲,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印加族人,不仅食用土豆,还把土豆当药用。

当首批欧洲人来到美洲这块富饶的大陆以后,印第安人就向他们介绍了当地称为“扒扒”的一种地下生长蔬菜,就是土豆,但当时的殖民者眼睛盯在了黄金和珠宝上,把土生土长的蔬菜没放在眼里,直到1537年传入欧洲。

土豆得以在欧洲广泛种植,首先应归功于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他为举荐土豆的食用价值,千方百计请国王在他的土豆田里亲自耕一犁。并在宫廷的宴席上,献上20多种用土豆烹调的美味佳肴。如今世界上160多个国家中,就有130个国家种植土豆,我国的土豆也是从外国引进的,但它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喜欢的饮食之一。

原产于北美安第斯山一带,16世纪由西班牙人引进欧洲,很快便成为整个欧洲最普遍的粮食。学名Solanum tuberosum,通称为potato(像马铃一样的东西),清乾隆年间已有吃“洋薯”的记载,北方人因为它长在泥土下,称它为“土豆”(南方人的土豆是指“花生”),南方人则称它为洋薯、薯仔、马铃薯等。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1、 土豆:学名叫马铃薯,英文名potato。别名洋芋、地蛋、香芋、山药蛋、洋山芋、山药,等等。

2、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它既是粮食,又是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初,马铃薯受到人们的青睐不是因为它的营养丰富,而是它那妖娆的枝叶和它艳丽的花朵。人类栽培马铃薯的时间已很久远,但它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仅仅有400年历史。

公元1536年,继哥伦布接踵到达新大陆的西班牙探险队员,在哥仑比亚的苏洛科达村最先发现了马铃薯。考古学家认为: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沿岸以及玻利维亚等地,都是马铃薯的故乡。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创立农业的时候起,印第安人就在这里用木棒松土种植马铃薯了。

近代考古学家在靠近秘鲁利马的奇卡盆地发掘出的马铃薯残枝和块茎,碳14测定距今8000年。在秘鲁中部山区发掘出一具专供祭祀用的镶嵌有马铃薯图案的陶缸,从陶器艺术风格推断,应属于穆卡、智姆和印加时期文化艺术,佐证马铃薯在南美洲栽培的时期,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4800年.

3、顺便说一句,英文有一个词组:Chinese potatoes。意思可不是中国土豆,而是“小人物”、“平民百姓”。

飓风过岗,伏草惟存

相关问答

等你来赞

关于 移动版 联系我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