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胡萝卜和熟胡萝卜哪个比较有营养?
2016-11-03 12:36:29
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 只有溶解在油脂中, 才能在人体的小肠粘膜作用下转变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 因此, 做胡萝卜菜时, 要多放油(胡萝卜很吃油), 最好同肉类一起炒. 不要生吃, 生吃不易消化吸收, 90%的胡萝卜素因不被人体吸收而直接排泄掉. 烹制胡萝卜的时间要短, 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发绿的胡萝卜头, 味道苦, 应削掉.
,所以炒的时候要多放一点油,而且胡萝卜素也是脂容性维生素,要用油炒人体才能吸收呢 !
我的个人秘籍炒的时候可以放一点肥肉先炒出点油出来,再放胡萝卜进去炒会比较香。饭店里的素菜炒的时候都会放荤油的,那样才会香!
我喜欢吃胡萝卜炒白菜片,再加点木耳也很不错哦 。放点葱爆锅就可以了(也可以放一点花椒面,看你喜欢了 ),胡萝卜白菜都切薄片。先炒胡萝卜和木耳,然后再加白菜片,如果白菜片比较厚的话可以把一也白菜剖成2层,白菜要薄一点才会好吃。
胡萝卜是好东西,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可是如何“吃进肚子,化作营养”,就有很多人不太清楚了。生活中有一些关于吃胡萝卜的误区,让我们来看一看:
1.蔬菜生吃,营养不会跑掉,所以胡萝卜也要生吃才有营养。
错。胡萝卜虽是蔬菜,但所含的类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的,与脂类结合才可以酶解,烹调中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基础营养学表明,我国的炒菜方法可保存76%~94%。因此生吃胡萝卜,类胡萝卜素因没有脂肪而很难吸收,从而造成浪费。同样道理,熘肝尖、清炸鸡肝就比盐水肝更有利于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
2.吃维生素A过量会中毒,因此胡萝卜也不能总吃。
错。过量摄入维生素A(鱼肝油、过冬的狗的肝脏)会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过度激动、骨痛、肢体活动受限、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皮肤瘙痒、头痛、头晕,成人长期每天服用大于15000微克视黄醇当量,即可中毒。但胡萝卜大量摄入后,除在皮肤脂肪积累使之呈黄色外(停用后即可消失),尚未发现有其他毒性;相反,类胡萝卜素的抑癌作用比维生素A更受人们重视,因为其还有抗氧化作用,常吃胡萝卜可以降低肺癌、胃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3.凡是绿色蔬菜及红黄色蔬菜与水果中都有类胡萝卜素,都可以作为维生素A的来源。
错。的确,它们都含有类胡萝卜素,但生物效用不一样,其中β-胡萝卜素最高,6微克相当于1微克维生素A,其他类胡萝卜素还不到它的一半。而玉米黄质、辣椒红素、番茄红素根本不能分解形成维生素A。
所以,我们食用胡萝卜时要重视烹饪方法,比如素炒胡萝卜丝,胡萝卜片配山药片炒肉,牛肉炖胡萝卜土豆等方法,都能使β-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而生食只能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既使是“小人参”也只能“穿肠过”了。
不能吸收营养,等于浪费
胡萝卜的营养价值颇大,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
前茅。胡萝卜素在小肠受酶的作用,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
有维护上皮细胞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参与视紫质的形成等重要生理作用。
但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时,才能在
人体肝脏、肠壁中胡萝卜素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维生素A,为人
体所吸收。如生食胡萝卜,就会有90%的胡萝卜素成为人体的“
过客”而被排泄掉,起不到营养作用。所以胡萝卜不宜生吃。
生吃胡萝卜根本没营养
胡萝卜中的主要营养素是β-胡萝卜素,它存在于胡萝卜的细胞壁中,而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人体无法直接消化,唯有通过切碎、煮熟及咀嚼等方式,使其细胞壁破碎,β-胡萝卜素才能释放出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
科学合理的食用方法是:胡萝卜应烹煮后食用,要保持其营养的最佳烹调方法有两点,一是将胡萝卜切成块状,加入调味品后,用足量的油炒;二是将胡萝卜切成块状,加入调味品后,与猪肉、牛肉、羊肉等一起用压力锅炖15~20分钟。
吃胡萝卜的科学方法是:将胡萝卜切成块加调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猪肉、牛肉、羊肉)炖食,尽量不要生吃胡萝卜。
切成块,加调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炖,β胡萝卜素保存率最高。胡萝卜生吃,β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率最低。
有人喜欢吃胡萝卜,觉得脆脆的,很好吃。天热的时候,有人还喜欢把胡萝卜切成丝做凉菜,但是,营养师说,胡萝卜只有熟吃才营养好,而且要配给足量的油脂,烹调后熟吃。
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荀晓霖说,胡萝卜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富含β胡萝卜素。众所周知,β胡萝卜素是人体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有人曾做过实验:同量胡萝卜三份。A组生食;B组用微量的油脂烹调后熟食;C组配给足量的油脂,烹调后熟食。A、B、C三组β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率分别为10%、30%、90%。可见,β胡萝卜素在体内消化吸收率与油脂配比成正比,胡萝卜用食油烹制后食用比生食营养价值高。
还有实验结果显示:A组:将胡萝卜切成片,用油炒
首先,我们要明白,胡萝卜营养是否好吸收,主要是指其中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因此需要油脂帮助其吸收。那是不是油越多越好呢?一项研究给受试者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煮熟蔬菜。结果发现,油脂数量并没有造成胡萝卜素吸收的显著差异。而另一项研究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给受试者吃脂肪含量不同的蔬菜沙拉。结果发现,吃脂肪含量越高沙拉的人,胡萝卜素吸收越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呢?其实差异就在于,第一个研究中,吃的蔬菜是煮熟的;而第二个研究中,用的是生蔬菜。
因此,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就能得出以下结论,让胡萝卜最有营养:
1、生吃胡萝卜,比如凉拌萝卜丝时,放的油越多,胡萝卜素吸收越多,但是油太多了不利健康。
2、熟吃胡萝卜,哪怕只是煮熟后,用一点点香油凉拌,也能获得很多的胡萝卜素,效果和用很多油时差不多。甚至不用油,靠摄入别的菜中的脂肪,一样能让胡萝卜素好吸收。
吃胡萝卜的科学方法:
将胡萝卜切成块加调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猪肉、牛肉、羊肉)炖食,尽量不要生吃胡萝卜。
切成块,加调味品和食油,或用肉炖,β胡萝卜素保存率最高。胡萝卜生吃,β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率最低。
胡萝卜的营养价值颇大,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 前茅。胡萝卜素在小肠受酶的作用,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 有维护上皮细胞正常功能、防治呼吸道感染、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参与视紫质的形成等重要生理作用。 但胡萝卜不宜生吃。胡萝卜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时,才能在 人体肝脏、肠壁中胡萝卜素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维生素A,为人 体所吸收。如生食胡萝卜,就会有90%的胡萝卜素成为人体的“ 过客”而被排泄掉,起不到营养作用。
生活中存在一些食用胡萝卜的误区,会使人们在饮食中不能吸收胡萝卜中的营养。
误区一:生吃才有营养
胡萝卜虽是蔬菜,但只有烹调,其 所含的类胡萝卜素才较稳定。按照我们的炒菜方法,营养可保存76%至94%。因此生吃胡萝卜,类胡萝卜素因没有脂肪而很难被吸收,从而造成浪费。
误区二:不能总吃胡萝卜,因为维生素A过量会中毒
过量摄入维生素A会出现中毒症状,但胡萝卜大量食用后尚未发现有其他毒性。
胡萝卜适合熟食。
胡萝卜所含的类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的,与脂类结合才可以酶解,烹调中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基础营养学表明,我国的炒菜方法可保存76%~94%。因此生吃胡萝卜,类胡萝卜素因没有脂肪而很难吸收,从而造成浪费。
胡萝卜中的主要营养素是β-胡萝卜素,它存在于胡萝卜的细胞壁中,而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人体无法直接消化,唯有通过切碎、煮熟及咀嚼等方式,使其细胞壁破碎,β-胡萝卜素才能释放出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胡萝卜素,生活中最好不要生食胡萝卜。
因为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与油脂同食,比较利于胡萝卜素的吸收,而胡萝卜素又称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可通过酶作用形成维生素A。现代科学证明,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夜盲症有疗效,还具有抗癌作用。只有将胡萝卜用食用油进行烹调,炒、爆、炖或切块后与肉同烧等,这样才能使胡萝卜素在小肠黏膜内较多地转变为维生素A,而生食会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量减少。尽管胡萝卜生另有一番滋味,但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所以不宜生吃。另外,胡萝卜还含有其他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和糖类等,故还有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心脏功能等作用,长期食用对人体将有很大益处。胡萝卜中虽然富含β-胡萝卜素,但要保持其营养,并能被人体真正消化吸收利用,与我们的食用与烹调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科学合理的食用方法是:胡萝卜应烹煮后食用,要保持其营养的最佳烹调方法有两点,一是将胡萝卜切成块状,加入调味品后,用足量的油炒;二是将胡萝卜切成块状,加入调味品后,与猪肉、牛肉、羊肉等一起用压力锅炖15~20分钟。
烹调胡萝卜时采用压力锅炖,因为减少了胡萝卜与空气的接触,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可高达97%。实验还表明,β-胡萝卜素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率与烹调时所用的油脂量密切相关,用足量食油烹调后熟食,β-胡萝卜素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可达90%。因为β-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它只溶于油,不溶于水。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