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有多少种吃法?
2016-10-27 20:50:42
一、柿子放软后吃,放在嘴里感觉会化掉,甜甜的。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软柿子最好吃。
二、软柿子皮拔掉,放进面粉,如果喜欢吃甜的,可以放一些糖进去,一直搅拌,做成和馍头样子。然后放在锅里像馍头一样蒸,25分种后就可以开始吃了。
三、软柿子皮拔掉,放进面粉。如果喜欢吃甜的,可以放一些糖进去,也可以放个鸡蛋,一直搅拌。这次是放在油锅里炸,炸熟就可以吃了。脆甜脆甜的。
四、把硬柿子放进温水里泡,温度自己掌握吧。温度太高,柿子就泡软了。温度太低,柿子不能吃。泡的好的话,一晚上就可以了。
五、把硬柿子泡坛子里,得密封,放的是凉水。我记的是到了冬天就可以吃了,是酸甜酸甜的。小时候,嗓子疼,妈妈就给我捞几个吃。
六、软柿子可以泡酒,具体怎么做我就不知道,小时候我外婆每年都做的。可以喝的,还有身体哪里关节疼了,把那个酒点起来,在疼的地方一直擦,很管用的。
七、在我们那里软柿子吃不完,直接把那个柿子一掰两半,晒起来,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很不错的。
八、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柿饼。这个就不用说了。
柿饼由鲜柿子加工而成,是一种香味醇厚,不涩口的营养食品。
一、选料:选择果大,含水量适中,无病虫害,不软烂的柿子。最好挑选无核或少核品种的柿子。从外观看,色泽金黄略带红色,萼尖薄黄的成熟果最佳。柿子要适时采收进行加工,如过早采收,柿子水分多,糖分少,加工成的柿饼质量差。如采收太迟,柿子软熟,不易加工。
二、刨皮:可用铁刨子将选好的鲜柿子的外表硬皮刨净,保留接近柿子萼盘和果梗的梗皮。
三、晒炕:将刨净外皮的柿果,逐果整齐地摊放在晒垫上(晒垫可用竹子编织)用太阳晒。晒垫应放在离地面1 米高的架子上。柿果摊晒时萼盘朝下,夜晚露天晾。白天若天气不好,可用塑料薄膜架空遮盖,但薄膜不能直接盖在柿子上。遭雨淋的柿子,要及时用干布擦干。若长期阴雨,可在晚上用文火烘干。一般柿子白天吹风和夜露2天后,到第3至4天,外果肉稍软时,即可开始捏饼。 以后边捏边晒,继续翻晒10至12天,晒至半干时,即可停晒。
四、捏饼:用手捏柿饼成形有讲究,具体做法是:第一遍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捏破外皮,影响外观。隔2至3天,摊放的柿果面逐渐干燥,并呈现皱纹时,继续捏第二遍,这一遍是影响品质好坏的关键。捏时用力要比第一遍大些,要将果肉的硬块全部捏软。再隔2至3天,果面出现粗大皱纹时,捏第三遍,这次要将果面捏扁,果肉捏软,并及时捏扁整形。宜选择晴天或有风的早晨进行,因为夜间受露的果肉水分外移,果面返潮具有韧性,不易捏破。
五、露霜:把加工压扁的半成品装在木箱内,木箱四周与上下铺干净的白纸。等到霜降节前后,将柿饼取出摊放在凉爽的地方,此时注意不能让阳光曝晒。一般上午摊晾,午后把它收回箱内。如遇雨天,以木炭或无烟煤为燃料,文火烘烤。经这样反复几次处理,能使柿饼糖分外溢,其表面出现白霜即成。柿饼上霜的好坏,取决于柿饼的含水量。最后一次整形时的柿饼以外硬内软为好,水分过多易外渗,使表面发粘,不能出霜。水分过少,也难以出霜。品质好的柿饼肉色黄红,并呈透明胶粘状,饼形扁圆,完整,起铜锣边,表层有白色霜。味甘甜,不涩口,干度约95%,无霉变和无虫蛀。
六、贮藏:制成的柿饼剔除次品,每10个一扎,用洁白的干稻草或棕叶丝扎捆成“十字架”形,即可作为产品出售。如果分批出售,要妥善贮藏,严防霉烂变质。方法是:在萝筐内垫上消毒干燥的稻草,装入捆扎好的柿饼,上面覆盖经消毒的稻草,置于谷仓里保温贮藏。也可放在干燥通风处。
柿饼不是西红柿做的是树上长的那个。
我国柿子的品种很多,全国大约有二百多种,华北大盖柿、河北盘盆柿、北京金灯柿、陕西鸡心黄、青岛金瓶柿、杭州铜盘柿、广东大红柿等等,都是著名的佳果。柿子可以分为甜柿和涩柿两大类:熟的甜柿子从树上采下来就可以吃;涩柿采收后,要经过脱涩处理才能吃。
如果你吃了一口涩柿子,满嘴会涩得难受。柿子为什么带有涩味呢?原来,柿子里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宁质(鞣酸),单宁质有很强的收敛性,它能刺激口腔里的触觉神经末梢产生兴奋,而有“涩”的感觉。这种涩并不是一种味觉,因为口腔粘膜上面没长味蕾,只是柿子里的单宁质刺激了口腔粘膜上面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兴奋,再传到大脑以后产生了感觉。
要使柿子不涩,需要进行脱涩处理。把果实里的可溶性单宁质改变为不溶性的单宁质,它就难以接触到神经末梢,不会产生兴奋,你也就觉不出涩来了。怎样才能改变单宁质的性质呢?让柿子同空气隔绝,使它无法进行正常呼吸,只有细胞内的呼吸作用,由此就分解了果实里的一部分糖分,产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这种化学变化,就会促使单宁质变为不溶性的物质。
民间用的脱涩方法,通常有三种:把柿子浸在冷石灰浆水里,三天过后,就能脱涩。把柿子放进缸里,缸的四周用稻草包扎保温,然后倒进4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把柿子泡在水里,缸盖上覆盖稻草,一天就能脱涩了。少量的柿子,把它埋在米里,密封起来,过几天,涩味也就脱去了。把柿子和苹果放在一起,装在塑料袋里也能够脱涩。
空腹不能吃柿子。因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小的胃柿石最初如杏子核,但会愈积愈大。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曾在手术中发现大如拳头的胃柿石。如果胃中有食物的话,就可避免胃柿石的形成。
柿子皮不能吃。有的人感到吃柿子的同时咀嚼柿子皮比单吃柿子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不要与含高蛋白的蟹、鱼、虾等食品一起吃。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容易凝固成块,即胃柿石。
糖尿病人勿食。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属此类),因此吃后很容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
适可而止。柿子中的鞣酸能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素不能被利用,故而多吃柿子容易导致这些矿物质缺乏。不在空腹的情况下,一般每次吃柿子不超过200克为宜。
吃后漱口。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容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故而在吃柿子后宜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柿子按其果实脱涩过程可分为甜柿和涩柿两大类。甜柿采摘后即可食用,而涩柿则需经人工脱涩后方可食用。
于霜降至立冬间采摘的成熟果实,经脱涩后鲜吃,不但味道甜美,而且营养丰富。因柿子味甘、性寒,在食用时还 应讲究其方法。
1、不宜空腹吃饥饿时胃酸增多浓度高,而柿子含有大量的单宁、胶质及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若与高浓度胃酸相遇,可能结成结石,如果结石成大块就会堵塞幽门,升高胃压,引起胃胀胃痛,严重时还会造成胃结石、胃溃疡、 胃出血、胃穿孔等症。
2、不宜大量吃柿子含糖量高,多吃对牙齿、口腔不利,并影响食欲。另外,柿子的鞣酸等还会影响人体对钙、 镁等的吸收,易使人营养不良。
3、不宜连皮一起吃柿子中的一些遇酸沉淀物主要都在柿皮中,连皮一起吃无形中就增加了发病的机会,易致腹 痛,恶心等症。
4、不宜与螃蟹同吃柿子与螃蟹作用后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响健康。另外,因两者同属凉性食物,食用后可 引起胃肠疾病,故不宜同吃。
5、不宜与红薯同吃红薯在胃中的发酵物能使柿子中的单宁、纤维素等迅速发生沉淀,影响胃的正常功能,有可 能导致肠梗阻。
6、不宜与海味同吃柿子中的鞣酸能够与鱼、虾等食品中的蛋白质及钙盐一起形成一种沉淀物,并能刺激胃肠等 器官,易引起恶心及便秘等症。
7、几种病人不宜吃柿子中含糖量较高,对糖尿病及慢性胃病的治疗不利,柿子中的单宁可影响铁的吸收,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不利;柿子性寒凉,对脾胃或因外感风寒而咳嗽、呕吐者不利,因而这些病人最好不要食用柿
子。另外,气虚、体弱多病、病后初愈者,产后妇女及胃酸过多者也应以不吃柿子为好。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