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可以多吃吗?
2016-11-02 20:15:05
姜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及淀粉等。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 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发生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50克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 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明显。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夏天,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用,很容易感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 姜的吃法很多,倒如,喝姜汤,吃姜粥,煮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制扁食、水饺馅时加点姜碎,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醒胃开脾,提神,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有助胃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但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4.不要吃烂了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5.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食用生姜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5克,食用过多,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
生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有健胃的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吃生姜时不要饮酒,因为二者都是温、热之性,合用易助火生疮,有内热者(如眼病、痔疮、盗汗者)更要忌食。
姜做法指导:
1. 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2. 姜可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老姜可做调料或配料;嫩姜可用于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肉丝”、“嫩姜爆鸭丝”等。
3. 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4. 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
烹调用途:生姜重要的调料品,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姜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2.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
姜食疗作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