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是什么药材?

添加讨论

烦恼的牛

8个答案

鱼腥草是一种中药,鱼腥草的作用有很多,它的药用价值特别大,比如鱼腥草可以用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鱼腥草主治痈肿疮毒;喉哦;热痢;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淋;鱼腥草不仅可以用作下药,而且还可以用于饮食,用鱼腥草做出来的菜也是一道美食。

鱼腥草的作用很大,当然了能入药的草药如果没有用途它也不能成为中药,鱼腥草的副作用还是有的,不过比起它的医用价值来看,鱼腥草的副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了,鱼腥草的作用根据医学用途可以分成五类,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二抗菌的作用、三抗病毒的作用、四利尿的作用、五其他作用比如镇痛、镇咳、止血和促进组织再生等。鱼腥草的作用巨大,它在中药处方中也得到了很大利用。

用鱼腥草作为主药的处方并不少见,比如说治疗肺脓疡、治疗痢疾、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便秘、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治疗感冒发烧等这些处方都可以用鱼腥草为主药。鱼腥草也可以用作事物食用,很多人对鱼腥草的吃法比较关注,既然鱼腥草有那么大的医用价值,如果作为事物食用的话也同样可以吸收鱼腥草的功用,鱼腥草的吃法比较多,比如鱼腥草蒸鸡、鱼腥草烧猪肺,这些菜不仅美味,而且同样具有很大的医用功能,对身体很好。

鱼腥草的做法

鱼腥草用来煲汤、煮凉茶还易为人受落,像鱼腥草煲猪肺汤、鱼腥草猪骨汤、鱼腥草绿豆汤是寻常的家常汤水,但若是用来做菜,独特的风格就看各人喜好了,跟榴莲、芝士等大约是同一类东西,爱者极爱,恨者掩鼻。

鲜鱼腥草炒肉丝

肉丝先用盐、淀粉拌匀,热锅放油,下肉丝炒香,放鱼腥草翻炒,加少许水,下盐和鸡粉拌匀便可装盘。具有消炎解毒、滋阴润肺的功效。

鱼腥草雪梨水

先将新鲜鱼腥草或干鱼腥草用适量水煮成汁,弃渣,放入雪梨块和白糖或冰糖,煮至梨软烂便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功效。

鲜鱼腥草炒鸡蛋

将鱼腥草入油锅煸炒至软,淋入蛋液炒成块,撒葱花,调入适量盐便可。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的功效。

鱼腥草因"其叶腥气,故名鱼腥草"。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折耳根,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鱼腥草生长于阴湿处或山涧边,植物高20-80厘米。茎的下部伏地蔓生、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花白色,顶端有穗状花序,花期5—7月,果期7—10月。

鱼腥草全草入药,辛、凉、有小毒,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民间用治肺脓疡、乳腺炎、中耳炎等。广东地处南方,天气湿热,故广东民众常用之煮水(煲凉茶)喝,以起清热解毒之效。

[药材性状] 本品全长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开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 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捣烂外敷。所以有化妆品采用为主要成份,算是有根有据,理应有效。

[附 注] 本品含鱼腥草素,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又果含槲皮鼠李甙,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药用中的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其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鱼腥草简称为"蕺",如《本草经疏》云:"蕺,单用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治肺痈有神。"《本草撮要》亦说它"治肺痈神效"。

【现代科学研究】

1、抗菌作用:鱼腥草有效成分主要是癸酰乙醛(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80μg/ml。

2、抗病毒作用:鱼腥草煎剂在体外对京科68-1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11株(ECHO1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其非挥发油部分,腹腔注射对流感病毒FM1实验感染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经口或滴鼻给药也有一定效果。

3、免疫增强作用:鱼腥草煎剂和鱼腥草素均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血清备解素的水平,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可观察到它能提高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给药4日后与给药前比较,血清备介素量成倍增加。

4、利尿作用:因含大量钾盐和槲皮甙扩张肾血管,提高肾血流量而起利尿作用。

鱼腥草的主要成分是栎素,现代医学证明,栎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强心、通肠、调整血压,使毛细血管畅通,预防脑坏死和动脉硬化。历代医家主要用于治疗肺痈、肺脓疡、肺炎、肺癌、慢性气管炎等一系列肺系疾病。

【结 论】

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长期食用可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益肾利尿作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最适合于患有各种炎症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管炎,肺炎,乳腺炎及尿路感染者。

鱼腥草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利尿作用

v1.《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

2.《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3.《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5.《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6.《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7.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8.《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9.《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10.《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11.《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12.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1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鱼腥草的药用价值: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同等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该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都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咙;热痢;痈肿疮毒;热淋。治肺炎,肺脓疡,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忌讳】: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2.《名医别录》:多食使人气喘。3.孟诜:久食之,发衰弱,损阳气,消精华。等。

鱼腥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无污染土地上,其根叶挥发油含有鱼腥草素,药理上有抗菌、抗病毒、利尿外,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增进组织再生作用,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鱼腥草性味辛寒,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咽炎、声哑、肺炎等功用。平时,民间还经常使用于暑天清凉消暑,故有“中暑能解、无暑能防”之说的悠久历史,鱼腥草成了民间脍炙人口,男女老少皆知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原料。现经化验:鱼腥草含有大量黄酮,这类化学物能增进血液循环,下降血压、降血脂、排除血中有毒物资、降血糖,提高免疫功能,并有抗衰老的作用。

属于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材,主要是清肺热,治疗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等病症

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或全草。“药食同源”,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在历史变迁发展中,它便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作用。随着现代人们愈来愈崇尚自然、追求真朴,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

鱼腥草作菜,生食最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方法。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如在...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或全草。“药食同源”,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在历史变迁发展中,它便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作用。随着现代人们愈来愈崇尚自然、追求真朴,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

鱼腥草作菜,生食最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方法。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如在1:40000浓度的鱼腥草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抑制作用,故它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效能。鱼腥草素现已制成片、针、冲、雾化等剂型,广泛用于人体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有资料表明,国外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在日本,鱼腥草受到青睐,传统上称之为“十药”,作为时髦的保健佳蔬,认为鱼腥草有抗菌、消炎、助消化、清热、解毒、抗过敏、抗辐射、防癌抗癌等明显作用,除采用传统汉方、药膳食疗外,还以功能性保健食品(茶、饮料等食品添加)等方式应用。

目前,国内外把鱼腥草素已用于贫血、便秘、胃肠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多种炎症、癌症等方面疾病的预防、治疗与辅助治疗,预示着鱼腥草在营养保健、防病祛疾上尚具有实用开发前景。

秋日水果推荐一:鲜枣

相关问答

等你来赞

关于 移动版 联系我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