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水果没烂的地方也有毒吗?
2016-11-18 11:56:44
建议你最好还是别吃了,就算把霉变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这样的水果吃不得,因为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可以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一项调查就发现,霉变水果上外观正常部位的展青霉素,含量为霉变部位的10~50%,正常部位的苹果的展青霉素含量可能高达3毫克每公斤,由此看来,已经霉变的水果扔掉也不可惜。
人一旦吃多了烂水果,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的还会发生昏迷
危及生命啊,其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是一种叫展青霉菌的霉素,如果大量吃入后
会对神经、呼吸等系统造成伤害
为了健康,吃水果要选择新鲜的,表皮色泽光亮、肉质爽脆、有水果的香甜味,如果表皮略有小斑或少量虫蛀,直接用小刀挖去虫蛀处及其周围的部分,如果虫蛀面积超过水果的1/3,那就果断扔掉吧。
水果腐烂后,只将腐烂部分挖去,即可食用吗?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据测定,在距离腐烂1厘米处的正常果肉中,仍可检出毒素。
实际检测证明,只要水果发生霉变腐烂,各种微生物特别是各种真菌都会在腐烂水果中不断加快繁殖,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又不断从腐烂部分,通过水果汁液向未腐烂部分渗透、扩散,导致未腐烂部分同样含有微生物的代谢物。人吃了烂水果中的真菌毒素,可能会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发生抽风、昏迷,危及生命,其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毒物质是展青霉菌的毒素。吃入后除了会对神经、呼吸、泌尿等系统造成伤害外,还有较强致癌作用。此外,水果腐烂后其所含的硝酸盐,还会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
因此,为了健康,吃水果要选择皮色泽光亮、肉质鲜嫩、有香味、新鲜的水果。如略有小斑或少量虫蛀,应用刀挖去腐烂虫蛀处及其周围超过1厘米处的好果部分;如霉变腐烂或虫蛀面积达到或超过水果1/3,应果断弃之,以防后患。
水果烂了一部分,很多人会觉得可惜,经常是把烂的部分挖掉再吃剩下的。但是却没有想到,即便已经将腐烂部分去掉,也不能完全去掉腐败的毒素。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腐坏水果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吃腐坏食物对健康造成危险
实际检测证明,只要水果发生霉变腐烂,各种微生物特别是各种真菌都会在腐烂水果中不断加快繁殖,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又不断从腐烂部分,通过水果汁液向未腐烂部分渗透、扩散,导致未腐烂部分同样含有微生物的代谢物。人吃了烂水果中的真菌毒素,可能会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的还会发生抽风、昏迷,危及生命。其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毒物质是展青霉菌的毒素。吃入后除了会对神经、呼吸、泌尿等系统造成伤害外,还有较强的致癌作用。此外,水果腐烂后其所含的硝酸盐,还会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把霉变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因为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可以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一项调查就发现,霉变苹果上外观正常部位的展青霉素含量为霉变部位的10-50%。正常部位的苹果的展青霉素含量可能高达3毫克每公斤。这样看来,还是把已经霉变的水果都送进垃圾桶更保险。
因此,为了健康,吃水果要选择表皮色泽光亮、肉质鲜嫩、有香味、新鲜的水果。如略有小斑或少量虫蛀,应用刀挖去腐烂虫蛀处及其周围超过1厘米处的好果部分;如霉变腐烂或虫蛀面积达到或超过水果的1/3,应果断弃之,以防后患。
坏掉的水果,它的细胞因为损伤而导致许多的营养物质都已经外流。所以,即使它还没被细菌侵蚀,但也已经毫无营养价值了,所以,我们此时也没必要食用了。
我就没有太多讲究,还是会继续吃,但是网上另外的说法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
当水果只有烂掉一部份,不少人可能都不会马上丢弃,反而会直接把烂掉的部份削掉继续吃,虽然很少听说有人这样吃出问题,不过日前有名男子就在咬了一口烂了半边的水梨后,竟导致急性肺水肿,差点暴毙,因此呼吁民众还是少吃烂掉的水果。
署立丰原医院胸腔科主任洪敏德表示,这名三十多岁男子是台北上班族,假日到苗栗摘水梨,他看到一颗烂半边的连生梨,随口咬了未烂部分,随即丢弃。两个小时后,开始有恶心感,立即就医。检查过程中,男子病情急转直下,愈来愈喘,呼吸困难,检查发现两侧肺叶已浸润,严重肺水肿。此外,血氧浓度愈来愈低,晚间已被医院发出病危通知,紧急插管性命垂危。
洪敏德一度怀疑男子是农药中毒,检测后排除;怀疑男子是攀登高峰诱发的高山症,但果园位於仅三百多公尺山坡上。洪敏德请男子家人循男子指示,到果园捡回那颗烂水梨, 医院检验这颗烂水梨发现,水梨仅长一种霉菌—镰刀霉菌。男子虽是吃未烂的那半,无形中也吃进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镰刀霉菌,研判是霉菌释放大量毒素,透过微血管内皮细胞侵犯至肺脏,造成肺水肿。
洪敏德说,很多人或许像这名男子般,看到水果烂了,削掉烂掉部分继续啃,其实非常危险。因为根据文献显示,镰刀霉菌人类若不慎食入,毒素可能造成食道癌、肝炎,但导致肺水肿病例,医师说极可能是全球首例被报告个案,相关论文已刊载在胸腔重症医学期刊。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