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就是土豆吗?

添加讨论

视觉塑造

25个答案

您好,根据马铃薯的来源、性味和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我国: 山东鲁南地区(滕州)叫地蛋,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安徽部分又叫地瓜,东北各省多称土豆。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药蛋、馍馍蛋、薯仔(香港、广州人的惯称)等。虽然个别地区有叫土豆为“山药蛋”的,其实有真正叫山药蛋的东西。因此需要分清楚,不要误会。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

土豆和洋芋都是马铃薯的别称。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洋芋,学名马铃薯,俗称"土豆"、"土蛋"。固原人根据洋芋所呈现出来的"两广两高"(适应广泛、食用广泛、产量高、经济价值高)的特点,称之为"救命蛋"、"宝贝蛋"。

洋芋原产于南美州,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如今全世界79%的国家种植洋芋,总面积逾3亿亩,总产量3亿多吨。追溯我国种植洋芋的历史,还不到300年时间。但发展到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面积已近7000万亩,总产量约6000万吨。这两个数字在世界排名均居第一。

洋芋一般指马铃薯。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另外菊芋(Jerusalem artichoko),俗名洋芋头、洋姜,多年生草本植物。菊芋块茎味甜适口,是佐餐佳品。

土豆就是洋芋,在解放前土豆叫洋芋,现在洋芋改名叫土豆。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书面上一般都称之为马铃薯,北方就叫其为土豆,这也是比较普遍的叫法,

基本说来全国各地都可以这样叫.而四川这边的人就称其为洋芋,杭州那边还叫洋山芋呢.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马铃薯产量高,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的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中文学名:马铃薯 别名:通称为土豆,个别地方称洋芋、馍馍蛋等;

薯仔(粤港人士的惯称)。 意大利--地豆; 法国--地苹果; 德国--地梨; 美国--爱尔兰豆薯; 俄国--荷兰薯。

土豆就是因為長在土里長得又像豆子··所以就叫土豆~~

原產于馬來西亞··所以叫馬鈴薯。又因為長的跟芋頭很像··所以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就叫洋芋了!~

支持者:静林雨音花魂

土豆、马铃薯,是书名,洋芋是有些地方的叫法,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

支持者:荆涂榴花靡影

不一样!土豆就不用解释了!

洋芋的里面是比较白的,比土豆糯啦```

没错的,在陕西一带管土豆叫洋芋,在山陕一带有一道名吃叫洋芋馍馍呢

马铃薯,土豆和洋芋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叫的不一样,马铃薯是一种书面的叫法,而土豆和洋芋是方言的叫法.

支持者:雪山菲舞

是,以前我的家乡一直叫洋芋的,还比土豆亲切呢

支持者:文人宝

是同一种植物,书面和地方叫法不一样而已。

支持者:口天云

绝对不是啊 不是个1个东西 洋芋就是芋头~

支持者:爱医南子

就是土豆,各地方叫法不同而已

支持者:牵不到你的手

是同一种物品,只是地域不同,所以叫法不一样

查看更多
常见有毒植物之一:牵牛花

相关问答

等你来赞

关于 移动版 联系我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