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6-11-04 21:31:25
鱼腥草的功效
1、鱼腥草能对细菌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可以保护人体内环境,防止病菌侵扰。
2、鱼腥草中不仅有能抑制细菌的成分,鱼腥草中还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能利尿。
3、鱼腥草治疗各类炎症有较好的效果,鱼腥草可以降火去热,对清肺经。
4、鱼腥草的功效还不止于此,鱼腥草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健康身体
鱼腥草的禁忌
1.由于鱼腥草本身性属微寒,体寒者,孕妇,中老年等身体较弱的人群不适宜食用鱼腥草,应不吃或少吃。。
2.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果过度多食鱼腥草不仅不能清热止咳,还可能加重咳嗽等症状。
3.如果长期多食鱼腥草,按中医养生来说,有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损害阳气,导致精神不振,颓废无力,所以一定要注意食用的量。
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根或全草。“药食同源”,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废荒;魏晋时起,蕺菜便正式作为药用,以“鱼腥草”之名收入医药典籍。在历史变迁发展中,它便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作用。随着现代人们愈来愈崇尚自然、追求真朴,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身价倍增的“大路野菜”。
鱼腥草作菜,生食最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可人。凉拌佐餐使人大开胃口,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汤、煮粥、炖肉的不同食疗方法。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如在1:40000浓度的鱼腥草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抑制作用,故它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效能。鱼腥草素现已制成片、针、冲、雾化等剂型,广泛用于人体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有资料表明,国外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在日本,鱼腥草受到青睐,传统上称之为“十药”,作为时髦的保健佳蔬,认为鱼腥草有抗菌、消炎、助消化、清热、解毒、抗过敏、抗辐射、防癌抗癌等明显作用,除采用传统汉方、药膳食疗外,还以功能性保健食品(茶、饮料等食品添加)等方式应用。
目前,国内外把鱼腥草素已用于贫血、便秘、胃肠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多种炎症、癌症等方面疾病的预防、治疗与辅助治疗,预示着鱼腥草在营养保健、防病祛疾上尚具有实用开发前景。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选方】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三钱。研末,桑枝一两,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二两,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治痢疾:鱼腥草六钱,山查炭二钱。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八钱至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七钱,水煎服。(《陕西草药》)
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
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鱼腥草临床应用
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
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肺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也可鲜草洗净炒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急性黄疸性肝炎:鲜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
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30克,煎服。
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用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敷,或煎汁口服,均有清热消肿、除痱止痒的作用。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癣。
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
子官内膜炎、官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30~6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2.5克,盐肤木根31.25克,黄仔叶根l5.6克,飞扬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
治疗痔疮:把鱼腥草洗干净(量的多少根据锅的大小定,没有特定要求,但越多越好)。放在锅里用水煮开,然后把水和鱼腥草放到痰盂里,直接坐在上面蒸。等水快凉的时候用水洗一下痔疮患出,效果非常好,长期使用不容易复发。
1、能够调理黄疸性的肝炎
每天坚持喝一小碗,就能够调理黄疸性的肝炎。每种肝病都有可能会导致黄疸,黄疸说明身体里面有湿热,鱼腥草具有消炎的功效,能去除身体里面的湿热。
2、能够辅助治疗痔疮
把鱼腥草清洗干净捣烂成汁,涂抹在皮肤破损的地方,具有清热消肿以及除痱止痒的功效,同时也可以缓解脚藓问题。
3、有退烧的功效
鱼腥草能调理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初期可以喝一杯鱼腥草水来消炎。这方法适合于老年人以及小孩子,因为抗生素对两类人群副作用非常大,鱼腥草性质平和,对身体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扩展资料:
鱼腥草对人体的影响:
鱼腥草对人体健康存在两方面影响:一是它含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鱼腥草素(癸酰乙醛),这种物质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病菌生长,这些病菌是让人发烧、咳嗽、嗓子疼的罪魁祸首。
另一方面,湖南等地区的居民多以食用新鲜鱼腥草为主,从中医角度讲,新鲜鱼腥草属于凉性,过多食用会造成身体太寒凉,比如会导致胃黏膜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影响胃蛋白酶、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甚至导致各种肠胃疾病,如胃寒、腹泻等。
肠胃中的很多消化酶,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具备一定的活性,起到消化食物的作用。如果过多进食寒凉食物,会降低各种酶的活性,导致食物吸收率下降。目前,肾虚的人很多,寒凉食物正是最伤阳气的。中医认为,肾只能补,不能泻,如果平时进食过多寒凉食物,会造成肾虚是有一定道理的。
鱼腥草(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鱼腥草的作用:
1、抗菌。现代研究表明,其特异气味主要来源于鱼腥草挥发油中的一种有效成分——鱼腥草素(癸酰乙醛)。鱼胆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2、利尿。鱼腥草还含有槲皮甙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和利尿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鱼腥草性寒,脾胃虚寒及风寒感冒者最好不食。
3、消炎。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等也有一定疗效。
扩展资料:
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野花麦、臭菜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每年夏秋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除去杂质、残根,洗净,晒干或鲜用。鱼腥草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粗脂肪、可溶性糖、灰分、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钙、磷、钾、镁、铜、锌、锰等矿物质。
鱼腥草不仅药用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是一种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野菜佳品。鱼腥草的根质嫩而脆、微辣带腥,为主要食用部位。鱼腥草既可生食亦可熟食,凉拌、炖肉、煮粥、熬汤、炒菜、泡茶均可。
鱼腥草富含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癸酰乙醛及月桂醛使其具有较浓的鱼腥气味。正是这特别的气味,所以食之既鲜嫩爽口,又开胃消食,制成药膳还有良好的疗病功效。中医认为,鱼腥草入药有辛、微寒的性味,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
©2025植物故事网 沪ICP备15050267号-1